律师档案
李文谦
李文谦律师
北京 东城区
律师统计
加载中...
网站公告
欢迎来到李文谦律师的网站
网站文章
我的好友
暂时没有好友
友情链接
网友留言

  • 暂时没有留言

征地拆迁中证据搜集都需要注意哪些?

分类:从业心得    时间:(2021-12-27 13:54)    点击:131

摆事实讲道理,在维权过程中我们的道理就是相应的法律,而事实因为时过境迁并没有一直延续,那么这时候我们摆事实的手段就是拿出证据。如果想要自己的诉求得到法院的支持,就必须有充足的证据来证明和支持自己的主张。因此,如果想要通过法律途径成功维权,最重要的是需要掌握有利、有效的证据,但因为老百姓大多并没有太多的法律知识和经验,征地拆迁中有些事情事发突然,没想到要好好保留证据,结果日后的维权路程遭受了很多阻碍,今天我们就要给大家讲解下在征地拆迁的维权过程中,我们要怎样搜集证据,以及搜集哪些证据帮助我们维权成功。

 

 

一、征收方公布的与信息公开

 

对于公布的文件,根据《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》的规定,在房屋征收补偿的过程中,征收方会公告征收补偿方案、征收决定、房屋调查登记结果等一系列文件。因此作为被征收人的我们,当看到了这些文件后可以在阅读之后,应当收集这些政府文件的内容,制作复印件,并且在整个程序结束之前要保存好,哪怕开始时对补偿是满意的,但如果发现对方没有给足额补偿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,那么此时你保留的证据必然是可以帮倒忙的。

而对于并未公开的文件,根据《土地管理法》,征地是要有相应的审批程序的,应首先向国土资源部门申请征地批文的信息公开,如果没有批文,那征收程序是存在瑕疵的,是违法的,此时保留相应的信息公开文件,无论是与征收方沟通协商还是提起诉讼,对我们而言都是极为有利的。而对于国有土地上房屋拆迁而言,根据《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》,征收房屋时应当先由区县人民政府作出相应的“征收决定”,该决定有无作出,是否真的是为了公共利益等等,我们都可以通过信息公开途径来了解。

 

 

二、非法强拆下对证据的搜集

 

在征地拆迁中,征收方有时候会不走法律程序,选择非法强拆,当然他们往往会想借着“误拆”“不明人员强拆”“偷拆”等接口昏过去,所以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更要保留好证据,事后通过诉讼等手段追责并维权,我们可以通过对房屋被强拆过程进行拍照、摄像,当然这一切都要暗中进行不要过于明显,非法强拆的参与人往往有社会黑恶分子,在保证人身安全的情况下视通过录像、录音、拍照等手段记录房屋被强拆的证据。

那么具体怎么实施呢?当强拆来的太突然情况下,来不及太多准备,那么大家就要通过沟通等途径表示想进屋拿东西的愿望,并且进屋后进行强拆前的室内拍照,在强拆后进行事后的拍照,自己与强拆方的对话记得全程录音,因为这样哪怕对方拒绝进入房屋,我们还是会存有相应证据的。当然我们建议大家早做准备,早点对屋内财务进行清点列表、拍债录像,防患于未然。

 

 

三、证据的保存与须注意的细节

 

因为现在大家拍照、录音、录像往往都是用手机,那么我们既要注意一点就是当搜集完证据后,证据保全的原始载体(手机、相机等)一定要保留好,而且拍照时尽量走路平稳,而对于所拍摄内容的日期证明,大家可以像电影里面演的那样,去报刊亭购买当日的报纸,如果有相应的如摊主配合证明今日日期、乃至于找警务人员寻求帮助都是很好的选择。

 

四、征地拆迁诉讼中具体需要收集的证据

 

1、房屋征收公告;

 

2、新建建筑物的《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》及工程竣工验收证明;

 

3、房屋被拆除前的面积丈量报告以及房屋的实际地点、位置和装修(如果遇到强拆);

 

4、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协议,内容包括补偿金额、安置用房面积、安置地点、拆迁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、违约条款等等;

 

5、拿到的有违协商内容的安置补偿款或过渡期安置补助费的有关凭证;

 

6、提供准备过渡期临时用房给被拆迁人的证据;

 

7、用以安置被拆迁人的房屋平面图、建筑面积竣工查丈报告等;

 

8、不能签订书面拆迁协议的原因、理由及强制拆迁的证据保全材料。

 

在征地拆迁中往往涉及复杂的法律问题,这不仅包括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,也包括规避法律技术风险,这需要有专业的法律服务支持,北京蓝秦律师团竭诚为您提供法律帮助。

 

 

该文章已同步到:
发表评论
匿名:
验证码:   匿名评论
温馨提示: 李文谦律师提供“拆迁安置  土地征收  交通事故  刑事辩护  ”等法律服务。
如果您有法律问题可以点此咨询李文谦律师,李文谦律师会为您的法律咨询提供解答。
您也可以拨打李文谦律师的电话进行法律咨询:18611251089,咨询时说明来自法帮网能达到更好的效果。

李文谦律师网
FABANG LAWYER
法帮网首页 | 法律咨询 | 东城区律师 | 东城区律师事务所 | 法律知识 | 法律专题 | 法律法规
李文谦律师主页,您是第83212位访客